别再纠结于文字描述了,观看视频,让CMA认证如何办不高产品为你展现真实魅力!
以下是:CMA认证如何办不高的图文介绍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介绍添加时间:2014-10-0410:10:18浏览: 一、什么是ISO50001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PC242能源管理委员会进行制定。ISO/PC242的秘书处由美国(ANSI)、中国(SAC)、巴西(ABNT)、英国(BSI)的ISO成员合作伙伴组成。42个成员国参与了这次标准的制定,而另外的10个成员国则作为观察者。 二、ISO50001标准介绍 该文件主要基于ISO管理体系标准的共同元素,保证与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保持 的兼容性。ISO50001将会提供以下帮助:将能源效率纳入管理办法的框架中;更好地利用现有能源消耗资产;制定标准、测量、记录和报告能源强度改进及其预计的对削减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影响;能源资源的透明管理和交流;能源管理的 做法和良好的能源管理行为;评估并确定新能源效率技术的实施和其优先顺序;通过供应链促进能源效率的框架;和温室气体排放削减计划有关的能源管理改进。ISO50001正处于国际标准草案(IDS)阶段,并邀请ISO各国成员组织在5个月投票期内对标准文本进行投票和评议。如果DIS投票通过,修订的文件将会成为终的国际标准草案(FDIS)在各个ISO成员国运行。FDIS投票通过后,ISO50001将在2011年初作为国际标准公布。 三、ISO50001标准八项原则 总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完成节能目标。 1、领导作用:统一目标---态度决定一切,领导是关键; 2、全员参与:组织之本---创造节约型环境的动力(电缆工艺、锅炉、配电); 3、协调一致:与法规、标准、体系一致,职能明确; 4、过程方法:资源、活动按过程管理,提高工效; 5、系统管理:与目标、能源因素和管理的相互关联过程进行管控,注意接口; 6、事实决策:数据、信息---决策,注意异常点; 7、持续改进:降低消耗是永恒的主题,精细化管理、计量是关键; 8、环境友好:社会责任、社会贡献。 四、ISO50001标准特点 1、全过程控制用能过程(采购、贮存及使用等)、生产运营过程(生产、管理和生活过程)以及新产品和过程设计,对能源因素进行识别、控制和管理,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2、运营PDCA 3、融合性与QMS、EMS、OHS管理原则一致,对象及目的不同; 4、不改变组织应负的法律责任--认证的基本要求; 5、未对管理绩效提出 要求根据组织自己的技术、经济、和人员素质等因素 可以达到的能源绩效(如用能单元),只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不能保证组织取得 效果; 6、未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中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但标准提倡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包括产品本身(家电); 7、注重节能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采用低成本和无成本节能技术,可减少能源消耗的15%-30%; 8、充分结合能源管理特点如将难以统计、节能技术、能源基准和标杆、倡导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纳入体系要求。 五、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 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有效地将组织现有的管理制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使组织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组织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这是由于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只解决了谁来做、做什么的问题,而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主要由执行者凭个人的经验甚至意愿来决定,导致有些节能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不可能实现能源管理的持续改进。通过系统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大大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能源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水平,同时,还可通过能源管理绩效评价,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有利于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结果不清楚等问题,为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体系结构提供保障。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将强化工作到位、责任落实,一切工作要结果的管理要求,通过挖掘节能潜力以及查找能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不断的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组织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分享到:上一篇:下一篇:
ISO14000认证 深圳ISO14000认证 深圳ISO14000认证公司。博慧达咨询机构从初始环境评价到法律法规的识别、环境治理都由我公司高级咨询师全盘指导。 ISO14001是组织规划、实施、检查、评审环境管理运作系统的规范性标准,该系统包含五大部分,17个要素。五大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 五大部分是指: ???? ①环境方针 ???? ②规划 ???? ③实施与运行 ???? ④检查与纠正措施 ???? ⑤管理评审 ???? 这五个基本部分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 17个要素是指: ???? 1、环境方针 ???? 2、环境因素 ???? 3、法律与其他要求 ???? 4、目标和指标 ???? 5、环境管理方案 ???? 6、机构和职责 ???? 7、培训、意识与能力 ???? 8、信息交流 ????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 10、文件管理 ???? 11、运行控制 ???? 12、应急准备和响应 ???? 13、监测 ???? 14、不符合、纠正与措施 ???? 15、记录 ????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 17、管理评审
ISO10012认证审核中的问题点 因为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对由于测量设备的失准和测量过程的失控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进行防范和控制以 限度地降低风险。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共性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 1 测量过程控制 ? 测量过程控制是ISO10012:2003标准的一个发展。因此,企业建立新的测量管理体系区别于过去的计量检测体系中根本的地方就是在是否实现了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如果企业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只对测量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而缺乏对计量过程进行控制,那么就不一定能完全保证测量结果数据始终保持准确和一致。测量过程的控制可区别为重要(含高度)测量过程和一般测量过程控制,这有利于确保测量过程受控,又节约投入的资源。 ? 适用于高度测量过程控制的有:关键性的测量过程(包括产品检验、试验、化验等领域);复杂的测量过程(包括在线工艺过程等领域);对保证生产的测量(包括易爆、易燃、有害领域);昂贵代价的测量过程(包括进出关口结算、配料等领域)。 ? 适用于一般测量过程控制的有,对于非关键的零部件的简单测量。对测量过程实施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高度测量控制方法:(包括核查标准、控制图、统计技术等);一般测量控制方法:(包括重复测量、留样再测、特性分析、设备抽检、环境监测、人员监督等),以减少和由于异常故障,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 ? 2 计量确认过程的监视与计量过程的监视的区别 ? 这主要是监视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对测量设备而言,后者是对测量过程而言。测量设备的监视是监视其特性和要求的符合性;测量过程的监视是监视其过程符合规定的能力(人员操作技能、设备的配置、环境条件、测量方法、文件(软件)等是否满足测量要求)。监视实际上是有效控制测量过程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监视应制定所用方法如(核查、比对、统计技术、审核、顾客满意调查、定期检查、验证证明文件等),并应做好监视记录。目前,在审核中发现对监视出现的不符合项也占有一定比例。 ? 3 必须掌握两个关键 ? 关键一是企业 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和认清测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目的,必须亲自抓,才能实现统一管理,才能为实现方针和目标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 关键二是企业必须全员参加,因为测量过程控制涉及各个部门,需要搞好培训,对照标准逐条落实,使员工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正确处理和解决测量过程出现的问题。 ? 4 需要掌握两个难点 ? 难点一是ISO10012:2003标准指出:“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每一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因此,要求企业计量职能部门人员需要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企业计量向国际水平靠拢,保证新的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 ? 难点二是将顾客的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因此,要求企业有关人员需要具有掌握生产工艺过程知识和计量综合知识,以便准确表述预期用途。 ? 5 开展企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效果 ? 5.1 通过审核,了企业计量管理和检测水平,使企业的计量检测能力对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节能降耗、企业效率发挥了重要技术保障作用。 5.2 通过审核,使企业在测量设备管理基础上建立对测量过程的控制体系,加强对计量数据的持续监控,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因测量不准造成的风险和后果。 5.3 通过审核,使企业建立现代计量检测体系,以便能够适应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对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参与国内外招标、签订合同时具有稳定的计量基础保证作用。 5.4 通过审核,使企业计量实验室环境条件得到改善。配置了相应的恒温设施,并对影响实验室的区域进行了有效隔离,确保了实验室的良好工作环境。 5.5 通过审核,进一步规范了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准确度等级要求,有效地对企业开展节能降耗、生产经营、领导决策提供了更为准确可靠、稳定有效的测量数据。 ? 6 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范围 ? 在测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过程中发现,某些企业列出的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一览表上只反映了产品制造和质量检验范围内的测量过程,而未将经营管理、、环保等方面的测量过程列入高度控制。 ? 例如某机械制造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专用校对塞规是自制的,精度要求到微米级,且专用校对塞规的检测是用高精度的三坐标测量仪进行的。该企业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只将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和质量检验过程中的检测列入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却未将专用校对塞规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和质量检验过程中的检测列入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试想:如果专用校对塞规的检测结果有误,那用该专用校对塞规检测的产品质量如何得以保证? ? 也就是说,该产品的检测结果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企业就应该将专用校对塞规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和质量检验过程中的检测列入高度控制的范围以确保产品的检测结果准确无误。GB/T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以下简称ISO 10012)的7.2.2测量过程设计中的“指南”已说明“高度的测量过程控制对那些包含有关键性的复杂的测量系统,对保证生产的测量以及由于测量结果不正确会引起后续的昂贵代价的测量来说是合适的”。即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产品制造和质量检验范围,而应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能源管理、生产管理、职业管理、环境管理以及产品制造前的准备工作等方面的测量过程。 ?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优异的 重庆IATF16949认证产品和卓越服务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与国内外广泛赞誉,成为值得尊敬和信赖的合作伙伴。始终坚持“诚信立业,追求卓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竭诚欢迎各界朋友来厂参观指导,洽谈业务。我们愿与您携手共进,互惠双赢,共创未来!